1845. 1893章:陆富甲江尽与秀
>
两人分了手,杨峥直接进了后院,听得动静的沈艳秋早就将洗脚水端了上来,他今日走了一天,听了一天,又思索了这一天,可以说今日算是最累的一天了,褪去了鞋袜,将双脚放入滚烫的开水之中,顿时舒服的轻轻哼了声,沈艳秋看他模样既心疼,又有些抱怨的道:“人都说这当官的好,我看还不如一个富家翁来得好,就说你这巡抚吧,天冷了得担心百姓家的粮食够不够,天热了又得着急了,今年的水够不够,百姓的稻谷是不是收了,棉花是不是种下去了,好不容易过年了吧,还得上下官僚走动,这官儿看着是威风八面,可做的事情可不比百姓少,你说这官儿这么累,为何这天下的人都挤着脑袋往进钻呢?就是那些富甲一方的商家也逼着子孙读书,就算是科举不中,也愿意花大把的银子给子孙买个监生,混个功名,你看你每日累得要死,这官儿做得有什么好的?”
杨峥听着沈艳秋的唠叨,脑海里却想起了起那些年听到的那个笑话,说是甲乙两个人同一年考中举人。¢,甲被选拔到翰林院任职,乙被任命为县令。
有一天,甲傲慢地对乙说:“我官阶高贵,身居朝廷,与老兄做地方官差别很大。别的不说,光是拜客用的名帖,就说明我的身份地位与你有天壤之别。”
乙说:“你名帖上能用几个字?哪里如我告示上的字作用大呢?它传布大街小巷,老百姓没有不严格遵守的,而老兄你却毫无用处。”
甲说:“然而出行时我有黄金伞盖和卫士护卫,十分显赫荣耀,老兄你有吗?”乙说:“我出行时有牌棍开道,队伍摆满大街小巷,声势规模不比你老兄大数倍?”甲说:“我有太史官的图章,标有上苑的字样,老兄难道不羡慕?” 乙说:“我有朝廷授予的印玺,操纵着生死的大权。看你老兄身居冷官闲职,自己私刻的图章,谁怕你?”
甲一时没有想到可比的事物,就说:“反正翰林的声威价值千金。” 乙笑着说:“我坐在大堂上,老百姓都叫我青天大老爷,难道不远远超过千金万金吗?”见他发笑,沈艳秋便好奇,忍不住询问,杨峥便将自己听说的笑话说了,沈艳秋起先还能咬着红唇忍住,到后来实在忍不住噗嗤一声嬉笑了起来,小手在他怀里轻轻打了一下道:“你这人还真损?”
杨峥心道:“这算那么子损,不过说了句实话而已?”
两人说了一会儿话,眼看着天色不早,便去了后院歇息。
这一天杨峥累得厉害,睡的自是香甜,也写得好,沈万三给他的报酬是黄金一镒(在当时为二十两或二十四两),这样的酬劳很可观。沈万三十分懂得知识的作用,更希望子女们肚子里都有很高的学问,能够与外国商人周旋,以继承自己开拓的家业,使沈家永远立于不败之地。事实上不仅仅是一个沈万三,追随朱元璋来苏州的彭家,大雁刘,这些人莫不是”归而读书,学文词”,许多人因文化学问太好,最后中了科举的也不少,可以说苏州的与儒家离不开。
良好的儒家学问,让他们在从事商务活动中就会自觉或不自觉地以儒家思想来指导。儒家思想博大精深,对从商有直接指导意义的主要有两点:其一是以”仁”为本的思想。孔夫子的”仁者爱人”,孟子的”人性善”,可以说是儒家伦理中的核心概念,是对个人德行的最高要求。把”仁”、”善”的要领贯彻到经商实践中,就必须坚持方法与手段的合理性与合德性,使经商能达到”至善”的目的。
不少大商家,奉行,”平生仁心为质,视人之急如己,力所可为即默任其劳,事成而人不知其德。其或有形格势阻,辄食为之不宁”。他们经常谆谆告诫儿子说:”我祖宗七世温饱,惟食此心田之报。今遗汝十二字:存好心、行好事、说好话、亲好人。”又尝说:”人生学与年俱进,我觉'厚'之一字,一生学不尽亦做不尽也。”教导其子孙在经商中要存仁爱之心、宽厚之德,这是经商成功的奥妙之所在。其二是以义统利的思想。儒家的义利观,是把义和利看作既对立又统一的整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