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目录
关灯 护眼
加入书架

逍遥江山 1474章:大道之行也

1474章:大道之行也

“看,看,当然要看了,这样有意思的事情,不看天打五雷轰的!“高航大声叫道。

众人一声哈哈大笑。

天下事本就是这样,几家欢喜,几家愁。自接了奏折,老太监一刻都不敢停留,急急忙忙赶回了寝宫,将奏折呈送了上去,奏折很厚,让他感到有些意外,他虽然当皇帝不久,但也知道,奏折因有各种格式,所以奏事还简单,可要是长篇大论,可就繁琐的很,因此一些奏折,也显得脏乱,甚至有些官儿写错了字儿,为了偷个方便,干脆在上面修改,如此一来,将一个奏折弄得脏乱不堪,而眼前的这个奏折全无这些问题,干净的宛如刚刚做出来的纸扇,足见其用心,让黎利对此人多了几分好感,打开扉页扫了一眼,只见面上写着《陈六事疏》四个正楷大字,笔法苍劲有力,让人眼前一亮。

黎利暗自松了一口气,心道:“此人虽胆大妄为,总算是个识时务之人!“随即将奏折丢给了老太监,道:”念!?“

那老太监忙见奏折打开,但奏折太长,他只要又合上一部分,本想再好好整理一番再开始念叨,见皇上脸色不悦,哪敢再耽搁。

展开,务从简切,是非可否,明白直陈,毋得彼此推诿,徒托空言。其大小臣工,亦各宜秉公持正,以诚心直道相与,以勉修职业为务,反薄归厚,尚质省文,庶治理可兴,而风俗可变也。伏乞圣裁。

黎利恩了声,这番话儿倒也不难理解,天下之事,虑之贵详,行之贵力”,“毋得彼此推诿,徒托空言”。世上事发现问题易,解决问题难。生活中本不乏动嘴之人,指出问题时洋洋洒洒,谈及解决之道,却往往泛泛而谈,无从着手,或即便解决一难,又滋生另一难,结果不免问题周而复始,变老生常谈。考虑不周详,行动难免不力,徒成空言。振纪纲要“刑赏予夺,一归之公道,而不必曲循乎私情”,“法所当加,虽贵近不宥,事有所枉,虽疏贱必申”。奖赏惩罚,要归于公道,升职罢黜不能徇乎私情,要有统一的标准,这也是现代社会所一致提倡的法治而非人治。触犯法纪,虽地位尊贵亲近之人也不能原谅;处治不当,虽疏远卑贱之人也必申冤。核名实要“毋徒眩于声名,毋尽拘于资格,毋摇之以毁誉,毋杂之以爱憎,毋以一事概其平生,毋以一眚掩其大节”。这一段话高度精练了考评官员的标准:不能执迷于名声,不能局限于资格,不能因他人的毁誉而动摇,不能以一事评定一人的一生,不能因一个过失而抹杀他的功绩。这的确是眼下需要解决的一件大事,自柳升战败后,不少官员开始贪图安逸,一反面抱怨朝廷不公,另一方面却做着中饱私囊的事情,而且办事,一开始就没考虑周全,听到有人说什么就马上实行,没等见效,又因人言而止。弄得大家疑虑不定,旷日持久,难见成效。此人主张,今后“欲为一事,须慎之于初,务求停当,及计虑已审,即断而行之。”就是考虑好了再干,干就要干到底的态度,算是说到了黎利的心坎上,是以黎利难得的叫了声好。

老太监见皇帝出声叫好,彻底放下心来,这些将奏折彻底打开了,微微停顿了下,又念开了。

“臣闻人主以一身而居乎兆民之上,临制四海之广,所以能使天下皆服从其教令,整齐而不乱者,纲纪而已。纲入网之有绳,纪如丝之有总。诗曰:“勉勉我王,纲纪四方”。此人主太阿之柄,不可一日而倒持者也。臣窃见近年以来,纪纲不肃,法度不行,上下务为姑息,百事悉从委狥,以模棱两可谓之调停,以委屈迁就谓之善处,法之所加,唯在于微贱,而强梗者虽坏法干纪而莫之谁何。礼之所制,反在于朝廷,而为下者或越理犯分而恬不知畏,陵替之风渐成,指臂之势难使。贾谊所谓跖戾者,深可虑也。然人情习玩已久,骤一振之,必将曰:“此拂人之情者也。”又将曰:“此务为操切者也。”臣请有以解之,夫狥情之与顺情,名虽同而实则异,振作之与操切,事若近而用则殊,盖顺情者因人情之所同欲者而施之,《大学》所谓“民之所好好之,民之所恶恶之”者也。若狥情则不顾理之是非,事之可否,而惟人情之是便而已。振作者谓整齐严肃,悬法以示民而使之不敢犯,孔子所谓“道之以德,齐之以礼”者也。若操切则为严刑峻法,虐使其民而已。故情可顺而不可狥,法宜严而不宜猛。伏望皇上奋乾刚之断、普离照之明,张法纪以肃群工,揽权纲而贞百度,刑赏予夺,一归之公道而不必曲狥乎私情,政教号令,必断于宸衷而毋致纷更于浮议。法所当加,虽贵近不宥,事有所枉,虽疏贱必申。仍乞敕下督察院查照初年所宪纲事理,再加申饬。秉持公论,振扬风纪,以佐皇上明作励精之治,庶体统正,朝廷尊而下有法守矣,伏乞圣裁。”

^^^^^^^^^^^^^^^^^^^^^^^^^^^^^^^^^^^^^^^^^^^^^^^^^^^^^^^^^^^^^^^^^^

第二更送上,请围观,请订阅,一点事情耽搁了!

最近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