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目录
关灯 护眼
加入书架

逍遥江山 783章:彻底羞辱

783章:彻底羞辱

果然,只听得杨峥嘿嘿一笑,对沈公子抱了抱拳道:“敢问沈公子平日里诵读那些诗书?”

沈公子为杭州句”,《论语》、《孟子》的注 释因为引用他人的说法较多,所以称为“集注”。最初,朱熹所编定的《四书》次序本来是《大学》、《论语》、《孟子》、《中庸》,是按照由浅入深进修的顺序排列的。后人因为《大学》、《中庸》的篇幅较短,为了刻写出版的方便,而把《中庸》提到《论语》之前,成了前年通行的《大学》、《中庸》,《论语》、《孟子》顺序。由于朱熹注释的《四书》既融会了前人的学说,又有他自己的独特见解,切于世用;又由于以程颢、程颐兄弟和朱熹为代表的“程朱理学”地位的日益上升,所以,朱熹死后,朝廷便将他所编定注释的《四书》审定为官书,朱元璋得了天下后,恢复科举考试,规定的内容是在朱注《四书》里。《论语》作为是孔子的学生及其再传学生所记录整理。涉及哲学、政治、经济,教育、文艺等诸多方面,内容非常丰富,是儒学最主要的经典,明朝主考官多从中提取科举的试题,久而久之,最初的排序也发生了变化,《论语》慢慢成了四书之首,被众多学子奉为科举必读经典,因此沈公子回答,算是中规中矩。

杨峥点了点头:“沈公子常读《论语》,依着沈公子的才学,想必这《论语》必是烂熟与胸了?”

《论语》作为读书人科举的必读之物,沈公子没少诵读,说是烂熟与胸并不为过,神色一傲道:“这个自然?“

杨峥脸上洋溢着淡淡的笑意,那笑意慢慢变得玩味了起来,他东扯西拉并不是在扮演老师或者前世家长的角色,而是在挖坑,挖一个看似简单而又让人答不出来的坑,这个坑来源与他想起了一个故事。

在前世的时候,他听人说过,在大清的时候,有个家毕沅在陕西当巡抚,一天到庙里住宿,看一位和尚在念经,就问他:“一部《法华经》共有多少个‘阿弥陀佛’?”和尚说:“我是个蠢人,不知道这个。大人是天上文曲星,聪明得很,一定知道一部《论语》有多少个‘子曰’吧?”毕沅也答不出。因为“子曰”实在太多了,谁也没有统计过。而这就是他的题目,他相信这个简单至极的题目,一定能起到不一样的效果。

杨峥点了点头,笑着道:“既然如此,那在下倒要请问沈公子,一部《论语》之中,不知有多少句‘子曰’?”

沈公子一愣,众人为之一愣。

大小姐皱起的眉头慢慢舒展开了,嘴角溢出了一抹动人的笑意,那笑意仿佛一抹春风,迅速吹动了湖面,带起了一片涟漪。

“我就说么,这坏人哪有这么好的心肠,一部《论语》多是圣人与学生问答的典籍,大家有问有答、有来有往。鬼才知道有多少“子曰”,这坏人可不是诚心的么?“

过了片刻,沈公子冷哼了声,道:“殿下果然好手段,此题比在下的题目高妙的许多,只是殿下未免小看了沈某,《论语》乃圣人之言,沈某早已诵读无数遍,“子曰”共有两百零一句?不知沈某说的可对?”

杨峥似乎早就料到了这种结果,并没有露出半分的惊讶来,《论语》共有二十篇,前十篇被称为《上论语》,后十篇被称为《下论语》。各篇取篇首两字作为篇名,如《学而篇,各篇章数不等。《论语》是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录,以记言为主,书中随处可见“子曰”字样,惟有《乡党篇不去问,偏生问这种无聊的问题,读书人谁会去做这种无聊透顶的问题呢?也亏他想得出来?”

大小姐这时也满脸欢喜的道:“可不是,这个坏人就喜欢弄些稀奇古怪的问题,让人气恼又好笑。

李嫣儿咯咯笑道:“可不是么?”两人嬉笑成了一团。

而场上众人此时则将目光统一看向了沈公子,因为这一局沈公子是彻底的失败了,再找什么借口,那就太不要脸了。

沈公子面上红一阵白一阵,他不是没想到杨峥会出一个十分刁难的题目,但等题目出来,他才惊觉,对方出的题目,不仅刁难,甚至有些无聊,可偏偏让人答不出,这种羞辱,让他从内心里愤怒,他是杭州了,有月票的书友们请检查自己的用户中心,说不定有月票忘记送下来!

最近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