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73章:不战而屈人之兵
“老婆佩服老公,亏这丫头想得出来?“杨峥得意了一笑,道:”嫣儿姑娘言重了,孤只是略尽绵薄之力而已,算不得什么说起来,多亏了嫣儿姑娘的六百两纹银,若不是银子作怪,孤未必能应得出来呢?“
沈公子原本对杨峥的才学极是佩服,待听到他念念不忘六百两纹银,不免有些鄙视,心道:“这太子未免太过爱财了些,偌大的美女放在眼前不闻不问,却只惦记着银两,真不知他怎么坐上了太子之位?“
他哪里知道杨峥于美色前有如此表现,实乃一早就知道了结局,否则这样的美人,别说区区六百两纹银,便是千金也毫不动心。
场上诸才子这时再看四句诗词,只觉得简单无比,添加的几个字儿,说穿了也只顺着趣事而变,如今人家不但过了关,抱得美人归,还有纹银六百两,这等好事就这么便宜了太子了,不免有些懊悔自己没这份聪明才智。
可懊悔归懊悔,也无可奈何,人家嫣儿姑娘一早就言明最后一关,须过三关者才有资格抱得美人归,如今两关已过,场上过了两关的唯有当今太子一人而已,也就是说,李家的大小姐最终花落皇宫,他们这些才子、公子便是有心,也无可奈何,谁让自己才学不如人家呢?
这种结果一出,众人虽心有不甘,却也无可奈何,才学不及,怪不得旁人。
沈公子望着台上动人无比的李家大小姐,轻轻叹了口气,眼下的局面他便是想再去争夺,也没了机会,情绪不免有些失落。
有痛打落水狗的好事,杨峥自不会错过,他刚刚从丫鬟手中接过了李家送上了纹银六百两,正暗叹有钱就是爽,不巧看到了沈公子落魄的神色,嘿嘿一笑收起了银两,潇洒的推开了纸扇,笑着道:“沈公子是吧,莫要沮丧,说起来孤今日只是钻了些空子,说到诗词歌赋,琴棋书画,孤可就比不上沈公子,只是不巧的是孤赢了,沈公子输了,可见这老天爷还是罩着孤的?”
沈公子越看越觉得眼前的这太子望似不像人君,心头十分厌恶,面无表情的冷哼了声道:“殿下此时说这些话儿,未免言之过早吧?”
“哦,也对——?“杨峥眼里光芒一闪,故作惊讶的点了点头道:”看沈公子这模样,写了明朝官员的俸禄,不少书友说我太夸张了,有书友为此给明朝的官员算了一笔账,这个帐是这样算的,正七品每月俸禄7。5石或一年45两白银。实际月收入7。5*188。8*1。75=2478元。每年约3万元。其它收入:柴薪皂隶4 个、马夫一个,这5个人工资由国家支付。冬夏官服和笔墨费由国家补贴。新官上任,还可以先拿到40两修理费。看起来七品县官45两白银跟马夫40两白银年俸差不多,县官、典史等的住房、出行、皂隶人员、衣食花费基本由国家支付和补贴,所以年俸基本是净收入,而且笔墨费都是固定按两算由国家拨给,还有多余,俸禄不会太低。
对于我特意查了一下资料,在明朝的时候,一个合同化的长工,若在一个地方做工,要12两银一年,除去他的工银3两,即要9两一年,妇人减半,4。5两一年,小孩子比妇人再减半,一家有二个小孩子4。5两,这样就有18两一年。如果再加上父母的费用,算8两,就已经26两。如果还要再存钱做为给小孩子的娶嫁之用,差不多要加个8两左右。如果再加上2两做为亲眷之间的往来,那么差不多有36两一年。一年三十六两银子,勉强维持生活。
但这是相对于生活在偏远的郡县,如果是在京城的话,他的俸禄还要去买粮。那个粮价的变化,如果遇到荒年,不知道他的工资还能不能果腹,这个并不是小景夸张,有史料为正,据记载辽东经略能廷弼《钦赏犒军户部抵饷疏》报告该地的情况说:“米粮踊贵异常。薥米每斗值二钱二分,粟米、黄豆每斗值二钱五分,稻米每斗值七钱,青草碗口大一束值一分,每五六束不得马一饱,且无处可买。”当时“月饷每日军五分,马三分”,但军人以白银1钱2分在饭铺食面,或用银5分买薥饭,皆不得一饱。而到了崇祯元年,则达到了“石米四两,其一石尚不及山东四斗”的情况。总地来说明朝的俸禄是历朝历代最低的。以上文字不算字数,纯属娱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