仁宗之死
最近因写了朱高炽的死,很多书友们纷纷探讨朱高炽的死因,小景略微总结了一下,一共有三种。
嗜欲过度、中毒而死,被太子朱瞻基弑君。
嗜欲过度的来源,无非是《明史》记载,大臣李时勉在仁宗即位不久上一奏疏,其中有劝仁宗谨嗜欲之语,并说:“侧闻内宫远自建宁选取侍女,使百姓为之惊疑,众人为之惶惑。若曰;天子之宫,古有常制,则大孝尚未终;左右侍御,不可无人,则正宫尚未册。恐乖风化之原,有阻维新之望。”仁宗览奏后,怒不可遏,当即令武士对李时勉动刑,李时勉险些丧命。仁宗直至垂危之际,仍难忘此恨,说:“时勉廷辱我。”由此可见,仁宗确实纵欲无度,李时勉奏疏触及其痛处,否则不会如此耿耿于怀。继仁宗即位的宣宗皇帝,曾御审李时勉:“尔小巨敢触先帝!疏何语,趣言之。”
李时勉叩首答曰:“臣言谅阁中不宜近妃嫔,皇太子不宜远左右。”宣宗叹息称李时勉“忠”,复其官(《明史·李时勉传》)。 这里的意思,朱高炽死后他的儿子朱瞻基登基后,因明白自己父亲嗜欲,所以并没有为难李时勉所奏为非。
中毒而死,多是来源明人陆(金弋)《病逸漫记》中有这方面的记述:“但宗皇帝驾崩甚速,疑为雷震,又疑宫人欲毒张后,误中上。予尝遇雷太监,质之,云皆不然,盖阴症也。”“阴症”之说出自仁宗时一太监之日,当有一定可信度。当时治疗此等“阴症”恐无特效良药,这使一些奸佞之徒有机可乘。《明史·罗汝敬传》中也有记载:“宣宗初,(罗汝敬)上书大学士杨士奇曰:‘……先皇帝(仁宗)嗣统未及期月,奄弃群臣,揆厥所由,皆。险壬小夫献金石之方以致疾也。’”可见,导致仁宗死亡的直接原因,是服用治“阴症”的金石之方,而中毒不治。
朱瞻基弑父有关。仁宗生性温厚懦弱,理政能力差,且嗜欲享乐,成祖生前对他大为不满,只因“礼教”和“祖训”的关系,才立朱高炽为太子,但成祖一直有废朱高炽储位之心。仁宗长子朱瞻基与其父相反,善骑射,谙武事,热衷权利,工于计谋,成祖在世时,深得成祖赏识,他还竭力为其父保全储位出力。成祖死后,仁宗即位,虽立朱瞻基为太子,但已察觉他非安分之辈,故屡有劝戒之语。然朱瞻基迫不及待地为自己早日登位筹谋,为此可能不顾骨肉亲情。洪熙元年(1425)三月,仁宗命朱瞻基南行祭陵(凤阳的皇陵与南京的孝陵)。朱瞻基于四月十四日离京,随侍仁宗的宦官海涛,是朱瞻基亲信,他按预先密谋,加害仁宗,五月十三日仁宗卒。朱瞻基离京后,不按应循日程行进,而直奔南京。离南京前,南京城中已“传言仁宗上宾”,须知当时北京还未发丧,亦无如今的传播手段,可见仁宗上宾是在一些人预料之中的。当时,朱瞻基还说:“……予始至遽还,非众所测。”显示他有人们难以想像的重大安排。他匆匆北返,于途中等待赍诏而来的海涛,于六月三日抵北京。一到北京,就有大臣劝诫:人心汹汹,不可掉以轻心。朱瞻基答曰:“天下神器非智力所能得,况祖宗有。成命,孰敢萌邪心!”(《宣宗实录》卷一)显示一切皆在其掌握之中,流露出对弑父谋位活动的自信和自得。
以上三种,我认为除1660件,平均日处理200多件。这使他感到十分劳累,所以他对身边的侍从说:“朕自即位以来,尝以勤励自勉,未旦即临朝,晡时而后还宫,夜卧不能安席。”
这样的一个工作量,朱元璋、朱棣能做,但身子不好的朱高炽绝对做不了,但他永乐二十二年(即皇位。以次年为洪熙元年。册妃张氏为皇后,立长子朱瞻基为皇太子。即位初,罢下西洋宝船,赴西部市马及云南采办,又重设三公、三孤官,以公、侯、伯、尚书兼之。派御史巡察边卫,又遣御史分巡天下,考察官吏。在位期间,减轻刑法,对开封、山东等地赈灾免粮。用人、行政,均得后人称善。有于阗、琉球、占城、哈密、瓦刺等进贡,短短的一年里做出这样的功绩,可想而知每天要做多少事。
若说这两点,大家或许还有些不信的话,那么我们再来说、五书状、六文册、七揭帖、八会议、九露布、十译。”它们是编纂《明实录》主要依据的原始资料,可谓是最为真实的记录,就是这样的记录中,《明仁宗实录》、《明史·仁宗纪》等,对朱高炽的死都只字不提其死因,也就是说根本没有朱瞻基弑父的记载。
这样说来,朱高炽死于心脏病或者什么突发性疾病猝死是极有可能的,至于什么朱瞻基谋杀,根本就是无稽之谈。
因为5月12日驾崩,当时朱瞻基还在南京,6月3日才抵达良乡,按照过去的交通条件,这样的时间与事实还是比较接近的,应该不存在他用毒物将他爹害死的可能,也没有这个必要吧,因为朱瞻基当时刚刚成年,还不至于这么着急地等着登基。至于为什么在山东乐安随时准备造反的朱高煦没有在半道上将朱瞻基劫到,我分析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原因:一是因为朱高炽原本就是猝死,在朱高炽没死之前,朱高煦是不敢造反的,否则要杀朱瞻基的话他在朱瞻基去南京的时候就将朱瞻基杀了,何必还等朱瞻基从南京回来;二是过去帝王的死是非常敏感和重大事件,在托孤大臣们没有把握控制局势的情况下,一般都是秘不发丧的,朱高炽也不一定知道朱高炽就要死,因为当时他才四十八岁且是猝死,朱高煦也不是算命的,他怎么会知道朱高炽要死呢,朱高炽死亡的消息是朱瞻基于6月3日到达北京城时才开始发丧的;三是尽管朱高煦狼子野心,但是过去人是比较规矩的,尤其是做造反这样的大事,那必须是师出有名的,不能先偷偷将朱瞻基杀了然后再无理由地宣布造反,他要是敢那样做,那这个人就不是皇帝了。
通过上述几个方面原因的排查,我更相信朱高炽是由于心脏病或者什么突发性疾病猝死,八百里加急赶到南京后,朱瞻基星夜兼程在半个月内赶到北京,随后将朱高炽的死通报全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