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目录
关灯 护眼
加入书架

叩问仙道 第1538章 竺兰寺(4k)

竺兰寺(4k)

竺兰寺(4k)

行进之间。

住持听闻秦桑远道而来,似要与他探讨佛理。

世间至理,佛道共通。

但佛门辩经自有其一套规则。

入西漠之后,秦桑了解过佛门精义,倒也能勉强应付。他伪装成信徒居士,而非游方僧,编造了这样一番说辞,正是这个原因。

僧严住持听罢,知晓秦桑并非皈依佛门的真居士,不会对他有太高要求。

“近来听闻有一位居士在瀚海礼佛,举止恭谨,想来应该是明月居士了,”僧严反问,“明月居士既然幡然悔悟,意图消去业障,何不择一庙宇,皈依我佛?”

“末学担心红尘未了,冲撞清净之地。”

秦桑恭声回道。

僧严闻言,微不可查摇了下头,自以为看破了秦桑的心思。

此人恐怕礼佛消业是假,在修行上遇到了瓶颈是真,苦修无果,意图在佛门寻找突破契机。

沙海佛国,万众佛徒。

此类情形屡见不鲜。

有的甚至干脆剃度出家,彻底改换门庭,改修佛门功法,实则心中对佛陀没有半分敬意。

不过,就算那些真正的佛宗高人,又有多少虔信我佛,否则何至于连个自称‘菩萨’的猖狂之徒都辩不倒?

若非很多佛门的功法神通能从佛经寻到印证,甚至有可能获得精进的机缘,怕是连佛经也不会打开。

僧严有心改变佛门风气,却自知量小力微,心中暗叹,并未揭穿秦桑,“明月居士经三千佛国而来,怎么看那位月光菩萨?”

说着,僧严下意识看了秦桑一眼。

一个明月,一个月光,真是巧了。

“末学不敢妄言,只明白一个道理。无论月光菩萨是何来历,既通佛理、明佛性,便是至圣先师,末学心向往之。”

秦桑讨巧答道。

僧严却瞠目结舌,肃立半晌后如梦方醒,对秦桑深施一礼,“幸得明月居士点醒,是贫僧着相了!”

秦桑无言以对,他对僧严的想法不感兴趣,只想尽快把话题引导到隐禅寺上。

有此一着,僧严却对秦桑愈发热情,竟声称秦桑生具佛性,“明月居士若不愿剃度,不妨在寺中挂单修行几日,贫僧望与居士促膝长谈。”

闻听此言,秦桑心中一动,故作犹豫之后点头应下。

此后一段时间,秦桑依旧我行我素,清晨出门,去各处寺庙,一丝不苟燃香拜佛,晚上便返回贝山寺。

每当掌灯时分,僧严住持便会寻来,与他谈经说法。

僧严乃是真正的信徒,秦桑这段时间接触到的佛门修士里非常少见。

起初,秦桑只是怀着应付僧严的心思,准备等待时机成熟,打探隐禅寺的消息。

过了几天,秦桑越听越感兴趣,甚至开始精心钻研起佛经。

他能取得今日道行,心志坚定,不可能真的皈依佛门。原因是他发现,研究佛经似乎对《七师佛印》有好处。

之前他已经将《七师佛印》前四印修炼大成,如今再看,前四印分明还有很多精妙之处,被他忽略了。

《七师佛印》并非单纯的杀伐神通这么简单,暗合佛理,他‘炼成’的前四印,彼此间相互呼应,前后排列的顺序也暗藏玄机。

为此,秦桑向僧严住持借来贝山寺珍藏的佛经,几乎都翻阅了一遍。

他当然没有忘记此行真正的任务。

经过耐心铺垫,自然而然引到隐禅寺上。

“今日礼佛,无意间听一位法师说起一则秘辛,”秦桑露出好奇的表情,“多年前,瀚海并无佛光普照,有一位大德高僧孤行至此,建立,故意替换成假的吧?否则,岂非失了供奉之意?

他跟着僧人,来到塔林前的香案,完成礼数,思索着现在动手,强行夺走舍利子的可能性。

法会之时,竺兰寺戒备正严,还有各寺的高手前来参加法会,汇聚一堂,他和琉璃的准备不足。

出手的机会只有一次。

一旦暴露目的,竺兰寺的尊者便会意识到舍利子是至宝。

秦桑评估之后,觉得这一次的机会不大。

当得知寺中尊者的禅堂就在塔林后方的摩崖石壁上时,秦桑彻底打消了现在动手的念头。

他破阵而入,肯定不如三位尊者动作快。

三位尊者一齐出手,根本无须击败他,只要能配合灵阵将他阻拦片刻,卷走塔林里的供奉,便能让他竹篮打水一场空。

秦桑以瞻仰弘一尊者的事迹为名,和僧人攀谈起来,同时暗中催动天目神通,记下护寺灵阵运转的规律,回去之后再行推演。

及至法会尾声。

秦桑随众退出竺兰寺,连夜会合琉璃,说明情况。

最近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