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目录
关灯 护眼
加入书架

古代农家日常 第六百二十二章 殿试

殿试

除了杜锦宁和齐慕远,被人盯上的还有一直没有成亲的梁先宽。

不过作为当事人,这些事他们都不知道,大家在放了榜后聚了一次开了个小会,互相恭喜一通,又告诫还有一关,稍安勿躁,便又各自回去埋头读书了。

隔了几日,便是殿试,殿试是在皇宫大殿里进行。

因为要面见皇帝,不能殿前失仪,天没亮杜锦宁就起床了,把昨日准备好的衣服穿上,特意让陈氏和青木看了看,发现周身没有不妥之处,这才出了门。

殿试依然是黎明时分入场,要经过点名、散卷、赞拜、行礼等一系列礼节,这才把策题颁发下来。

殿试的位置是以会试成绩顺序安排的,杜锦宁身为会元,自然是坐在写得特别特别优秀,否则阅卷官是不取的——年纪那么大了,取了他后,他能为朝庭效劳多少年呢?要是会试上取中的考生有一半都是白发苍苍的老人,朝庭如何派官?这些人恐怕上任的时候走到半路就一命呜呼了,更经不起官事案牍的操劳。所以取了他们这进士名额岂不是白白浪费了吗?

所以文章里有年老者的腐陈之气的,阅卷官都直接黜落。

而像杜锦宁、齐慕远、关嘉泽这三个坐在前排,面容青涩的,就十分少见了。

十五六岁的年纪,别人都还在为考秀才而奋斗,他们却已经中了进士,要当官了。

尤其是,三人的容貌气质还十分出色。

赵晤翻开官员们给他准备的考生资料,翻开封面,就看到会元杜锦宁的资料:杜锦宁,十五岁,原籍桂省漓水县,何年何月考成为秀才,排,这对于快枪手杜锦宁来说实在是再轻松不过的事了。

她的动作越发从容,慢慢磨了墨,在草稿纸上写下了的内容。

首先她要强调人力在农业劳动中的作用。这个观点在太学入学的时候她曾写过,此时便作为中,她列举了汉代的“代田法”和“区田法”:“一岁之收,常过缦田亩一斛以上,善者倍之”,以证明代田法的好处。

这些方法在明清时再一次得到推广,所以她觉得有必要在文章里再给赵晤说一遍,以引起他的重视。

之材。安邑千树枣;燕秦千树栗;蜀、汉、江陵千树桔;淮北、常山已南,河济之间千树萩;陈、夏千亩漆;齐、鲁千亩桑麻;渭川千亩竹……余观今宋国之中,陇右牧羊,河北育豕,淮南饲鹜,湖滨缫丝,吴乡之民,编蓑织席……故上位者需知其所宜,用其不可弃;知其所宜,避其不可为之道理也。其力足以胜天,不可不知也!”...

最近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