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师您厉害
“三姐,四姐,也应该学些更有用的东西,而不是整日忙忙碌碌地把时间都花费在赚这点小钱上。所以豆干和茶叶蛋的生意,我打算交给大姐。她是把方子直接交给她婆婆,还是自己熬制最关键的卤水,那就是她的事了。”
听得杜锦宁要放弃做了这么久的豆干和茶叶蛋生意,陈氏有些舍不得。不过杜锦宁说的在理,她也无从反驳。只问道:“那那个江南怎么办?她总不能闲在家里吧?”
“怎么会闲呢?家里的一日三餐交给她,洗衣服收拾屋子收拾菜园子的事也可以交给她。三姐、四姐要学的东西挺多,以后也没多少时间来做这些杂事。娘你以后要管一大家子的事呢,也是不得闲的,要习惯把这些琐碎事交出去。”
“好,我知道了。”陈氏点点头。
“田里的稻谷,收完这一茬就还给庄子上了。你提前跟董叔说一声,让他安排人来种晚稻。咱们田里育的秧苗送给他们。”杜锦宁又道。
早在汉代,粤、桂两省就出现了双季稻;到了宋朝,稻麦双熟制逐渐形成,双季稻得以推广。庄子上的稻谷都是一年两熟。现如今是六月,正是早稻收割的季节。趁着这时候把田地还给庄子上,时间倒是赶得刚刚好。
其实他们自来庄子上后,就没怎么正经种过田,那些田地都是雇人种的,这让陈氏一直觉得惭愧,对不住庄子上的人。
这会能把田地交了,陈氏反而松了一口气,笑着道:“我一会儿就去找你董叔,把这事给说了。”
见杜锦宁没有什么要叮嘱的了,陈氏直接去了董家,回来后跟杜锦宁道:“你董叔董婶都很高兴,没有什么不同意的。”
。
“老师,临走之前,咱们再送书院一份大礼吧。”杜锦宁道。
“哦,什么大礼?”关乐和对自家徒弟这脑袋瓜子也是服气的,一听这话就兴致勃勃地问道。
“咱们书院名声在外,想来以后不光咱们培养出来的学子,便是许多童生也会幕名来书院里念书,争取考过院试。三年两次的院试,书院参加的考生会越来越多。我想着,这考试不光要脑子里有货,考场上是否能发挥出水平来也很重要。多少考生就是因为不适应考试而名落孙山的。所以对于考生的应试能力,咱们也应该作为一项重要的训练内容。”
关乐和点点头。他对杜锦宁说的这种情况感触太深了。有许多平时表现很不错的考生,到了考场上就一塌糊涂,考不出应有的成绩。一次两次考不上,就怀疑自己怀疑人生,从而慢慢消沉下去。
“如何训练?”他期待地问道。如果有什么方法能提高学子的应试能力,那他们师徒对于博阅书院,也算是功德无量了。